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环球观点:【每日成语84】《法出多门》(解析、典故)

2023-01-22 02:04:11来源:北京市教育学会朗诵研究分会

成语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,


(资料图)

是历史文化的积淀。

每个成语故事背后,

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,

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。

即日起,让我们每天认识一个成语

了解背后的故事......

今日成语

【成语】

法出多门

【拼音】

fǎ chū duō mén

【释义】

门:门径。指各部门各自为政,自立法制,使法令不能统一,无从执行。

【出处】

北宋·欧阳修《新唐书·刘贲传》:“法出多门,人无所措。”

解释:各部门各自为政,自立法制,使法令不能统一,让人无法执行。

【近义词】

政出多门

【反义词】

法出一门

【用法】

作宾语、定语;指各自为政。

【造句举例】

然而长期以来,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标准,却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遵循,已有的几类人身赔偿范围和标准也因法出多门,相互间差异悬殊。

成语故事

唐朝时期,有一个官僚机构叫内侍省。内侍省是皇帝的近侍机构,又称称内侍监、司宫台,专用宦官,由内侍监、内侍、内常侍等为首官,掌传达诏旨,守御宫门,洒扫内廷,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。

内侍省设立监二人,从三品;少监二人,内侍四人,皆从四品上。监掌内侍奉,宣制令。下属有六局,分别为掖庭局、宫闱局、奚官局、内仆局、内府局和内坊局。每个局又设立数品的太监官员。

到了唐中后期,皇权开始衰落,内侍省权重一时,甚至连皇帝都时不时受到内侍省的挟制。内侍省的众多太监官员常常目中无人,连朝廷中的其他一品、二品 的官员见了内侍省的太监都要奉承和巴结一番。

唐文宗即位后,认识到内侍省的专横跋扈和权重一时,准备着手摆脱这一局面。于是下诏让正直的人上疏辩政之疵,以便量才录用。这时候,一个叫刘贲的官员站了出来,他上疏说豪门猾吏之所以敢不守法度,是因为法出多门,造成有令不止,刘贲痛论宦官专权,能废立君主,危害国家,劝皇帝诛灭他们。唐文宗看后非常赞同,准备重用刘贲。

于是刘贲也就得罪了那些内侍省的宦官,那些宦官非常的记恨刘贲,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。于是内侍省宦官开始从中捣乱,污蔑刘贲。刘贲于是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,数年后才从贬所放还。不久之后,刘贲在浔阳客死他乡。

著名诗人李商隐听闻刘贲去世消息,十分悲痛,还写了一首《哭刘贲》来悼念刘贲。后人根据刘贲不怕威胁敢于直谏宦官的事情总结成成语“法出多门”,用来形容各自为政,自立法制,使法令不能统一,无从执行。

更多精彩

扫描二维码

点击关注

关键词: 法出多门 各自为政 成语故事

[ 相关文章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