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面对教师的“头疼”

2023-07-06 07:50:05来源:中国教师报


(资料图)

最近,接连有几个同事跟我交流时,都用到了“头疼”一词。

我们在面对医生说“头疼”时,应该就是一种生理性感受的陈述;而面对朋友、同事说“头疼”,更多是一种心理感受的倾诉。

人食五谷杂粮,生病自然正常。每个教师都面对至少一个班的学生及其家长,每个教师都有家庭,工作、生活琐事应该不少,“头疼”的事情肯定也不在少数。所以,不管是请假,还是倾诉、寻求帮助,他们的“头疼”最终都会集中到校长这里。一校之长,许多时候更像是一名接诊医生,要快速识别教师“头疼”背后的隐意,这与中医的“望闻问切”颇为相似。

望,迅速转换为关切者。通过察言观色、望其形神,应该不难分辨令教师“头疼”的是身体原因还是心理问题。如果是身体原因,我的经验是要毫不犹豫地准假。如果校长有一定的医疗社会资源,此时就是利用这些资源的最佳时刻。即使学校是智慧管理,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请假,校长倘若在“同意”的后面紧跟着输入诸如“做好陪护”“及时联系”等话语表示关心,效果也截然不同。当然,校长要想真正“望诊”,还需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一名教师及其家庭成员的情况,了解教师的一些内在需求。

闻,耐住性子做倾听者。如果一个人做了校长后,“哥们”“闺蜜”不知不觉变少了,昔日的勾肩搭背、开怀畅饮变成明日黄花,曾经的插科打诨、嬉笑怒骂也变得遥不可及,我认为这绝不是好现象,绝不仅仅是大家的“尊重”和权威使然。一旦如此,极度危险。看不见现实的世界,听不到真实的声音,宛如高坐云端,一朝云开雾散,无疑绝地深渊。能够听到教师的倾诉,是幸运的。比起征求意见、组织团建、培训、民主评议,甚至大门口挂个意见箱,还不如敞开紧闭的办公室门,真正地敞开心扉,鼓励、吸引教师随时进来。校长要带着理解、尊重投入地耐心倾听,在倾听中找到症结并解决。

问,仔细对待成共情者。不闻不问,形同陌路;光闻不问,则难以为继。只有有的放矢地问,才能更好更快地找到隐藏的“病因”。其实,“不将个人问题带进学校,不因个人情绪影响课堂”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,贯彻和坚持的还是不错的。能够令其“头疼”的,要么是学生的冥顽刁蛮、调皮捣蛋,要么是家长的无理取闹和偏执等。到了校长这里的问题,一般都是比较尖锐或者盘根错节的。在处理这些问题上,校长务必小心谨慎,要始终怀有共情心,站在教师的立场问清事实,目的不是让其“认罪伏法”,而是改进纠正。一个真正的患者在面对医生的问询时,会恨不能将所有能联系起来的问题或现象一股脑儿地和盘托出,教师则往往是欲言又止、吞吞吐吐。这更需要校长问询的技巧和艺术。

切,直击要害当引领者。医者仁心,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、治病救人,只有确诊,才能对症下药。切中要害,就是此理。在医患关系中,医生最不愿意碰到的是病人的不理解、不信任、不配合。同样,在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中,校长最不愿意面对的是心不齐、力不集。曾经有一位副校长同事对我颇有微词,他说:“你为啥总跟那几个不求上进的老师一起‘玩’?”我俩争论了半天无果。最后,争论以我引领的一位老教师投身他喜欢的特长社团,并取得全区第一的成绩而终结。

管理中“理”是关键。校长需要关注教师的“短板”。洞察并抓住诸如“偷懒”等人性弱点,这很重要。因此,只要教师能够主动凑到校长面前,主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,校长就应该无条件“接诊”,无条件做到“首问负责”,无条件确保“疗效”或者“聊效”。校长甚至需要主动出击,因人而施,因事而宜。要实现这个目标,建议校长还得多读一读心理学,多看一看哲学。

此外,教师能够“头疼”应该算是学校的好事、校长的幸事。如果他们感觉不到“头疼”,就该轮到校长“头疼”了。

(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校长)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

[ 相关新闻 ]